「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一斤160元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大不同!


當媽媽帶著家裡的小頑皮出門,最怕的就是孩子,一眼看上一個東西,就不願離去的慘況,有的孩子甚至會在原地哭鬧,遲遲不肯離開!總是聽到媽媽們說,不要孩子吵著要什麼,就心軟買給他,這樣只是會把孩子慣壞了。

下面一個故事令人省思,同樣一件事情,兩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卻是不一樣的結果!


當孩子吵著,想吃一斤160元的草莓,做為媽媽的你,這時候該怎麼辦才好?

在超市裡買東西,走過進口水果區的時候,一個孩子一眼就看上了,那一斤160元的草莓,眼睛發了光,硬是拉著媽媽吵著要買,這位媽媽看了上頭的價格,
並對孩子說:「這裡的草莓有點貴,我買那個蘋果給你吃好嗎?」
孩子只會默默的:「好吧!」

同樣也是一樣的事情,發生在另一位媽媽身上,一樣的,孩子也是吵著,想吃看看,這個價位並不便宜的草莓。
但這個媽媽,採取的方式是,給孩子買個40元的草莓,雖然不多,但還是如願以償地吃到了,這時候孩子就不會再吵鬧了。

如果跟第一位媽媽的做法一樣,孩子只是不情願地接受蘋果,心裡謹記這件事情。

但第二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嘗到了甜頭,也心滿意足了,開銷也不至於到太大。

​​
其實孩子只是好奇,想嘗試一下, 如果不好吃,孩子也不會再要求。孩子的願望,多次拒絕後,孩子會覺得不被父母關愛,對父母的信賴也會降低,父母滿足需求,孩子的內心會不同。買草莓的事件,潛在對孩子說,孩子的要求是否可以被替代。

第一位媽媽用別的水果替代,雖然一定程度滿足孩子,卻不是孩子最初想要的孩子提到的想法得不到回應,會慢慢不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要麼放棄自己的想法,要麼委曲求全不敢表達自己意見。他們缺乏個性喜歡從眾,在社會上也不懂得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積極爭取。


另外一個媽媽,雖然對於要求難以完全滿足,還是可以嘗試。媽媽的潛台詞是,孩子提的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孩子會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提的要求也不是不可以滿足,會根據情況變換想法。這樣的孩子會比較自信,敢於表達自己意見和要求。進入社會後,也會更願意去創新、突破舊有的想法。

其實買水果是小事情,只是家長的一貫做法是要有警惕心,是否對孩子產生影響。媽媽認為拒絕是有理由的時候,和孩子澄清,比如現在暫時滿足不了,要媽媽加油才能再買。

不要不顧及孩子的想法,以免讓孩子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