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
養不教父之過,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一個人從出生開始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從父母的一言一行、態度、教養學習起,有很多的心態、教養、價值觀也都源自於家庭,這個影響有多大呢?影響到了你往後做的每一件事情判斷力、習性、做事情的方法、態度、抗壓性等等,影響非常非常的深遠,有人說這是家庭共業,更有人說這是種原罪,而大部分的人往往都深陷其中不了解其實我們都被困在這樣的循環中,畢竟當局者迷吧。
想必很多人都曾經體會過孩子跟家長一個樣的感受吧,小孩很棒多半都有很不錯的家長,小孩很糟糕,當你看到家長的時候你也會突然恍然大悟突然有「原來如此阿」的感受吧。雖然小編也碰過一些例外,但大部分的狀況確實如此,有時候雖然被學生、家長弄得火冒三丈,但也會會心一笑心想「原來如此阿」。
就拿小編最近的發現來說好了,上星期小編到故宮做知性之旅就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家長跟小孩,首先在一個書法展我看見一個小孩整個人緊貼著玻璃,幾乎整個人都要黏到玻璃上看了,當下小編我超傻眼但也不好意思盯著人家小孩一直看,沒多久他爸媽出現,媽媽大概對看展沒什麼興趣就隨意亂逛,爸爸他倒是很認真也貼著玻璃看的可仔細了咧,也是雙手緊貼在玻璃上了,我心想「這樣看有比較清楚嗎」真的讓人超無言。
後來到了另一個展館遇到一對母女,那個媽媽用手把小朋友圈住讓小朋友站在他的前面,我猜主要的目的是讓小朋友不要被人潮推擠而看不到作品吧,雖然人潮很多但他們一個作品一個作品看的很認真,媽媽跟小朋友拿一樣的導覽說明兩個人邊聽,聽完後小朋友會有些問題問媽媽,媽媽也一一解答討論。之中當然碰到很多快閃族只有拍照然後就走掉的人吸引小女孩的注意,媽媽也提醒他說「只是拍照是看不到作品的好的喔」,這樣教導他的小孩欣賞作品。當下真的非常敬佩這位媽媽的耐心及用心。
福祿貝爾也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大人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他們眼裡,因此在我們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其實需要了解他的家庭才比較好著手去輔導。就好像小編曾碰過一個學生跟他媽媽鬧不合吵著要辦休學,是單親媽媽但都是給外婆帶大的,為這個孩子小編去外婆家(學生住所)跟媽媽家好多次,去過幾次後發現問題的癥結點是在外婆身上,外婆不斷灌輸「媽媽不要你」、「你媽媽都不給你生活費,他自己過很好」、「你去跟你媽媽要錢,外婆沒辦法養你外婆老了」等等的觀念,然而還有許多他們家庭的問題就不贅述,後來才弄懂他們的家庭關係,才透過許多方法讓這孩子不要休學。因此最根本的教育其實是在家庭上,而學校教育也只是輔助,或是讓學生能夠跳出框架來看問題。
0 意見: